鄂土資發[2014]15號
各市(州)、直管市、神農架林區國土資源局,沙洋監獄管理局國土資源局:
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,深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,按照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、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,堅持把權力放下去,把服務和監管抓起來,通過“三下放、一創新、一嚴管”, 下放部分審批權,創新項目管理程序,嚴格項目全過程監管,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整治管理體制機制改革,提高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效率和建設效益。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下放土地整治項目立項審批權
省廳負責全省土地整治項目年度建設計劃指標分配。每年第三季度編制下一年度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計劃,下發至市(州)國土資源局。
市(州)國土資源局負責計劃分解和立項審批。根據下達的年度建設計劃指標,分解至縣(市、區)國土資源局,分解指標時不得突破下達的控制規模。組織現場踏勘、項目可行性研究、規劃設計和預算編制評審和立項審查,每年六月底之前完成項目立項審批。
縣(市、區)國土資源局負責立項申報和項目實施。
直管市、神農架林區、省農墾局、沙洋監獄管理局的土地整治項目由省廳批準立項。
國家投資項目由市(州)國土資源局完成相關前期工作后,報省廳下達立項批復。
省級投資占補平衡項目由縣(市、區)國土資源局在每年6月底之前申報下一年度計劃,由市(州)國土資源局匯總上報省廳,經批復同意后,按前述審批要求執行。
二、下放土地整治規劃設計變更審批權
省級投資的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變更審批權下放至市(州)國土資源局,項目規劃設計變更嚴禁突破原批準的建設總規模和預算總投資。每年結合耕地責任目標考核、項目大檢查、土地整治考核等專項工作,對市(州)審批的項目變更情況進行抽查。如發現有超建設規范審批或未經批準擅自變更情形的,對變更批復及變更工程作無效認定,并在全省國土資源系統通報批評;情節嚴重的,收回其變更審批權。
國家投資的土地整治項目以及直管市、神農架林區、省農墾局、沙洋監獄管理局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變更由省廳批準。
三、試點下放土地整治項目竣工驗收權
先行在荊州、荊門、黃岡、咸寧、孝感、隨州等六市開展土地整治項目竣工驗收審批試點。上述試點市國土資源局參照《湖北省土地整治項目竣工驗收管理辦法》,負責本轄區土地整治項目工程驗收,原則上應在項目立項的次年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工作。省廳適時組織對市(州)驗收的項目進行抽查,發現對不符合驗收條件的項目下達驗收批復的,作無效認定并限期整改。
國家投資項目以及其他未涉及本次試點的市(州)仍按現行的土地整治項目竣工管理辦法執行。
四、構建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新機制
土地整治三項審批權下放后,省廳對項目管理實行備案制,為計劃安排、服務監管提供依據,構建“省級備案—市級審批—縣級實施”的項目管理新機制。涉及競爭性分配的土地整治項目按競爭性分配方案執行。土地整治項目投資標準及定額仍按現行標準執行。
(一)立項備案制。各地每年上半年每月底將本轄區內項目立項情況匯總后,以正式文件報省廳備案,省廳協調省財政廳適時安排預算評審。6月底仍未按時完成立項的項目,將收回建設計劃另行分配。備案內容:
1.土地整治建設計劃指標分解方案;
2.項目可研資料(通過遠程電子政務系統電子備案);
3.立項批復(原件、一式三份);
4.申請項目預算評審的請示(附項目清單);
5.規劃設計資料電子光盤(送省國土整治局備案)。
(二)規劃設計變更備案制。各地每季度末將本轄區內項目規劃設計變更審批情況匯總后,以正式文件報省廳備案。
(三)驗收備案制。項目竣工驗收試點的國土資源局,每季度末將本轄區內項目的竣工驗收情況匯總后,以正式文件上報省廳備案,省廳協調省財政廳開展項目決算評審。備案內容:
1.驗收批復(原件、一式三份);
2.驗收文本資料電子光盤(送省國土整治局備案);
3.本季度申請項目決算評審的請示(附項目清單);
所有項目資料必須及時在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錄入報備,如未在系統錄入項目報備信息,將不安排項目評審。
五、嚴格落實土地整治項目管理責任
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責和工作任務的要求,切實加強項目管理的組織領導,嚴格履行項目管理職責。
(一)嚴格審批職責,堅持“誰審批、誰負責”。要嚴格按照項目審批程序,保證項目審批依法合規。各市(州)國土資源局要嚴把可行性研究報告、規劃設計與預算審查關,嚴禁對不符合要求的項目立項。驗收試點市國土資源局要嚴把驗收關,嚴禁對建設內容未完成、工程質量不高、資金使用(管理)不規范的項目進行驗收。各地要高度重視、超前謀劃、提高效率,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限、要求完成工作任務。
(二)嚴格監管責任,堅持“誰主管、誰負責”。審批職能下放后,負責審批的國土資源局黨組對這項工作負總責,“一把手”為第一責任人,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,從事審批的工作人員負直接責任。嚴禁在審批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、弄虛作假、濫用職權、以權謀私等行為。
(三)嚴格績效考評,堅持“嚴考核、嚴追責”。嚴格落實監管機制。省廳將加大對土地整治項目業務指導、檢查監管、跟蹤服務等方面的工作,重點加強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。
1.建立績效評價信用機制。通過土地整治考核、項目大檢查、定期督查、不定期抽查等方式,對各地項目進行考評。
2.建立績效信用檔案。對管理規范、進度快、質量好的地方將給予通報表揚,并在項目計劃、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。
3.嚴格落實責任追究機制。對項目管理責任落實不力、項目實施緩慢、工程質量不高、資金使用和管理不規范的地方,省廳將采取暫停撥付建設資金、暫停該地區新建項目安排、收回相關權限等措施,并在全省通報批評,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。
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。各市(州)國土資源局可根據各地實際,參照《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相關制度的通知》(鄂土資發〔2011〕33號),制定相應的項目立項、規劃設計變更管理辦法。與鄂土資發〔2011〕33號文件不一致的地方,以本通知為準。各地在執行過程中如遇到問題,應及時報告省廳。
湖北省國土資源廳
2014年4月8日